转载:某公众号海涛评论
摘录其中两句话:
我总觉得,除非有天灾,在权利被普遍尊重的田野上,是不会缺粮食的,是不会闹饥荒的。
老胡说,各地处理过很多防疫不力的干部,但极少听说因为简单粗暴搞一刀切防疫而处理干部……
有时候,世上最无聊的事儿就是“讲道理”。
你面对的是个讲道理的人,你根本就不用跟他掰扯道理,你面对的是个不讲道理的人,你跟他掰扯道理根本没用。
前段时间,即将成熟的小麦被当青贮饲料收割的事儿,惊动了很多人。
有关部门表示,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青贮小麦等毁麦情况,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这个表态当然引来了一片叫好声,而且对近年的粮食丰收暂时放心了。
然而,细思起来我却不那么放心,某些地方的麦田,现在处于“封控状态”,下田大面积调查是否有人毁麦比较困难。所以,有些表态听上去有些随意,但一推敲还真是严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不了的就算了。
青贮这事儿能成为“大新闻”,也就是在自媒体发达的年代才会出现。那种一惊一乍不过脑子的站在道德制高点激情式分析,引领一批不愿动脑子而又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忧患重重的网民,舆情汹涌,以至于有关部门不做个严谨的表态会显得不像话。
这年头常常有这类舆情,看似汹涌澎湃,实则空洞无物,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但确实能起到一定的绑架作用。青贮这事儿就属于这类。
其实呢,这种事儿,今年有往年也有,往年不普遍今年也不普遍。要说,这行为不导致小麦减收那是不可能的,但是,青贮让小麦秸秆也能转化为肉蛋奶,这就超出了很多人的理解能力。
鉴于浪费一粒粮食在这个话题上就会道德失分,我当然不能支持青贮,也没兴趣讨论青贮这事儿该不该做以及是否有害的——还不如讨论农民的权利是否被尊重。如果法律没有禁止青贮,却查到一个农民搞了青贮,到底该怎么处理他呢?
我总觉得,除非有天灾,在权利被普遍尊重的田野上,是不会缺粮食的,是不会闹饥荒的。
古代的情况太遥远不说,就说百年来,这地球上凡是出现过缺粮饥荒的地方,都不是因为农民不爱惜粮食不珍惜收成。缺粮闹饥荒,如果没有天灾的话,那一定是因为人祸。只要不禁止农民在田野上自由劳作,没有不可抵御的天灾的话,大概率粮食会丰收的。这几十年来不是年年丰收么。
重要的是,前面这几十年都没有禁止农民在田野上劳作啊,大概前面两千年都没有禁止过吧。
河北磁县,一个农民上网问当地的领导,自己能否下田看看自己的麦子,遭到当地官方的亲切拒绝。这事儿引发了网民关注后,迅速地,这个农民表示,春耕春管工作已由当地镇政府和村委会帮忙解决。
这事儿,前面令人惊诧,后面令人暖心——镇政府和村委会帮农民春耕春管,大概自从镇政府和村委会建制以来首次有这样的“暖新闻”吧。挺好的,眼看着小麦就要成熟了,麻烦镇政府携手各村委会,把全镇的小麦都帮农民收了吧。
是的,按照天时,中国的大粮仓华北平原上,小麦这种作物,从南到北,从5月底到6月中下旬大概就要成熟并完成收割。往年,大型收割机按照这个时间,从南到北,一路收割下去,颗粒归仓。今年,这些大型收割机,会被允许流动跨区甚至跨省作业么?
恐怕,磁县可能会犹豫甚至不答应。
既然如此,华北平原上的某些害怕病毒的县领导和镇领导以及村委会,至少,磁县的县领导镇领导以及村委会,现在应该抓紧磨镰刀了,人误麦一时,麦误人一季,那海洋一般的麦子,今年就靠你们了。
熟悉我文字的人应该知道,前面说这么多其实是在讲笑话。下面说点严肃的,最严肃的莫过于科学。
众所周知,在所有可以有人的场所,空旷的田野是最不利于病毒人传人的。城市里允许大家“化零为整”地挤在一起搞核酸,磁县的田野上却不让农民“化整为零”地到各家的田里干活,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一提到科学,你可能又觉得我在说笑话了。别笑,科学即便作为一个招牌也是严肃的,我们提倡科学100多年了,至今没有人敢公开否定科学,有时候即便干不科学的事儿也是要打着科学的名义。
科学地讲,一个人只要还能喘气儿,就有可能传播病毒。搞笑地说,磁县某些人不尊重科学,严肃地说,磁县某些人过于尊重科学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科学地讲,田野里确实存在传播病毒的“万一”可能性。以磁县为代表的某些地方,对某些人来讲,这个万一是非常非常地重要的——可能导致他被处分。
一件事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危害到他,他愿意百分之百地禁止这件事,至于这禁止危害到更多人,若无需他承担责任,他当然要努力做到百分之百。这大约是某些磁县人的逻辑,也是磁县以外很多人的逻辑。
记得历史课本上曾经说过,1927年,汪精卫提出了一个“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口号。谁都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道理,怎么汪某就能公开说不怕错杀一千呢?因为杀错人不用担责而且还能渲染自己的革命性啊。
今天看到退休干部胡锡进撰文跟磁县掰扯道理,顺便也表达了对磁县的“理解之同情”——老胡说,各地处理过很多防疫不力的干部,但极少听说因为简单粗暴搞一刀切防疫而处理干部……
您瞧,无论是老胡还是磁县,谁都不糊涂,心里都很亮堂,根本就无需掰扯道理。
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