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评价两极分化。
在全世界的观众前,凌乱了。
夸的,拍烂手掌——
票房刷新台湾同志片影史,拿下多项金马奖提名和获奖奖项;
烂番茄新鲜度86%,一向苛刻的IMDb打出7.1。
甚至有外媒直接说出:2020最好同志片。
但国内观众一睹为快后,翻车。
评分从8.3分骤降到7.1,不只差评,还有人想告它欺诈。
这……
我们看的还是同一部电影吗?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Your Name Engraved Herein
网飞上线前,炸裂的口碑给了片方绝对自信。
有多自信?
预告有一幕影史同志片荣誉墙。
轮流闪过,直到最后本片出现。
1984鸟人
1987墨利斯的情人
1991男人的一半还是男人
1993霸王别姬
1993费城
1997春光乍泄
2001蓝宇
2002蓝色大门
2005断背山
2009为巴比祈祷
2012女朋友,男朋友
2013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
2017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2018谁先爱上他的
2020.......
好大的口气!
当然,卖相还是符合期待。
两大男主逆天颜值,美好肉体;
蔡依林和田馥甄两大天后同台演唱电影主题曲。
期待值过高后,失望也来得很彻底。
但我们可以摒弃所有的宣传、噱头,真正回归到一部电影中。
再给出属于自己的回答。
01
“每个人的初恋,都跟史诗电影一样伟大”。
如同另一个中文片名《史诗般的同志爱情》一样,这是这部电影最重要的一句台词。
2019年,台湾同性婚姻合法化。
而这部电影却回到了LGBT群体无处容身的20世纪80、90年代。
意思好像是——是时候看看过去的成见都造成了什么伤害。
所以两个男主的这段感情,与背后的时代背景贴合得很紧密。
台湾开始解严的那一个夏天,学校打破了自然组和社会组的分组。
王柏德,外号Birdy,和张家汉得以在学校的游泳课上相遇。
张家汉在水中练习憋气时,睁开眼将目光投向Birdy。
当学校的神父谈起自己的初恋时,他说:
“在舞会,我看她的时候,她也正在看我”。
这时候阿汉看向Birdy时,他们刚好都在看向对方。
眼波的流转,这是两个人情愫萌生的开始。
电影中,你几乎意识不到两个人的感情,是从什么时候升温的。
这也像是生活中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的感情。
没有唯一、标志性的升温时刻,只有一次又一次情愫的累积,以及当下细微的感受。
他们曾经在一个安静的夜晚,躲在被窝里偷偷分享零食。
阿汉后来回忆,零食咔嗒的声音,听起来很像心跳;
许愿的时候,Birdy偷偷看向一边傻乎乎胡言乱语的阿汉;
昏黄的灯光下,情愫暗涌,阿汉看到Birdy熟睡的样子,忍不住想要亲吻他。
他们也会分享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计划,Birdy经常去电影院偷电影海报,他以后想要拍电影。
他们在夏日的午后拥抱入眠。
就单独的一场场戏来看,无论是眼神或是肢体的交流,两个演员之间的演绎很细腻、CP感让人信服。
或许这也是因为导演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电影里。
他就是那个阿汉,高中时也遇到了自己的Birdy。但只有到年过四十,拍完这部电影后,他才敢向母亲出柜:
“我是一名同性恋”。
02
导演所拍的那个年代,同样是让想爱的人不敢承认爱。
如果一个人被发现不够阳刚或是同性恋,就会被残忍围剿殴打。
电影再现了真实历史上首位公开出柜的齐家威。
他举着一张简陋的牌,上面写着在那个年代简洁而有力的话:
“结婚是每个人的权利,同性恋不是病”。
但很快他就被警察拉走。
电影的开场和插叙,都是阿汉在和学校的神父倾诉心事。
这是一种来自神的道德审判——
神父对他说:“你这样会下地狱的。”
神父希望救赎阿汉,因为“为他好”而不想他走最坎坷的路。
但是,阿汉宁可不要自己作为一个天主教徒的愿望——
如果同性恋会下地狱,那我宁愿去地狱。
电影中的时代背景,所有禁锢的符号,都不过是想要表达——
毫无畏惧地去爱一个人,才是心灵终极的自由。
电影前半部分,阿汉温顺乖巧,而Birdy就像电影《鸟人》里的Birdy一样,特立独行,不断打破规矩。
尿尿在舍监的车上;别人欺辱班上的同性恋时,他敢出来对抗其他人;组织同学对抗其他师长。
甚至他会像《鸟人》最后一幕一样。
当所有的人都在逼迫他时,他纵身从二楼一跃而下。
但到了电影的后半部分。
Birdy是两个人中最懦弱的一个,阿汉却成为了最勇敢的一个。
阿汉为了证明自己有多爱Birdy,于是他不顾一切地在自己的父母面前大喊出自己喜欢的人就是Birdy。
而那个勇敢的Birdy却躲闪了,两个人的感情升温戛然而止。
甚至还交了一个女朋友。
Birdy喜欢阿汉吗?
至少从浴室的一段戏份来看,Birdy回应了阿汉的肢体接触,终于主动吻了阿汉。
因为Birdy太知道在那个年代作为同性恋是什么后果,他想要保护阿汉不受伤害,所以才义无反顾地转身吗?
这样的理解当然可以,但是电影却没有给出可信的人物逻辑。
在两位主角的模样里脸盲的观众,还会发出这样的灵魂拷问:
请问Birdy是双性恋吗?
请问Birdy真的爱阿汉吗?
这也是《刻在》非常别扭的地方——整体上,像极了一组组拼凑而成的唯美MV。
03
因为每一段戏是足够唯美,但也足够支离破碎。
例如,上一幕,两个人当着妈妈的面声嘶力竭地喊着“你可不可以不要是同性恋”。
而下一幕,却是两个人到海边嘶吼,亲密肢体接触。
再下一幕,已是30年后。
给Sir的感觉,就是导演说“我想要在海边拍一场激情戏”,然后就有了这一幕。
或是在后期剪辑时,导演说“这一幕太美了,不要剪掉”,所以这一幕就留着。
究其原因,还是只有画面和形式,而没有一部电影的核心——故事。
一个精彩的故事,可以是立体的角色、也可以是扣人心弦的前因后果、故事冲突。
但《刻在》只有同志CP感,而没有角色塑造、没有故事逻辑。
更重要的是,在一部爱情电影里,却看不到情感讯息的渐进感。
故事冲突?
两位青少年主角的一次次嘶吼,都仅沦为蜻蜓点水、为赋新词强说愁。
导演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什么。
这不像极了一段失败的爱情吗?
预告片里出现的那些经典电影名称,《刻在》似乎要在一部100多分钟的电影里,一一致敬那些经典电影。
但过多的致敬,不过让这部电影成为了名场面的拼贴。
主角的名字Birdy、性格、最后一幕,都来源于1984年的电影《鸟人》;
《春光乍泄》里的黎耀辉,一个人站在瀑布前,说:“我觉得好难过,我始终认为站在瀑布下面的应该是两个人”。
《刻在》中年的阿汉,一个人来到加拿大尼加拉瀑布下,想着本应该和他一起欣赏良辰美景的Birdy;
《女朋友,男朋友》里高中青涩的初恋、三角关系、飙车画面,都能在《刻在》里找到影子;
阿汉和Birdy,如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艾利欧与初恋的一通电话一样。
他们用一种情绪的爆发,为这段刻骨铭心的初恋画下一个句号。
电影中还有很多文化梗,似乎导演是想要为主角突破社会压迫、时代感而做的点缀。
例如Birdy在电影院门口偷海报,这些海报上出现了《中国最后一个太监》《雪在烧》《监狱风云》;
三毛语录;
还有当年的流行音乐。
这句歌词放在电影中也一样。
如果仅有包装精致,而内核却是浅薄的老调重弹。
当然能让人感叹一句:
哇,赏心悦目。
嗯,下次还是不要了。
[ 此貼被阴部微痒在2021-01-05 09:18重新編輯 ]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