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信仰
級別:天使 ( 14 )
發帖:1111
威望:929 點
金錢:2103964546 USD
貢獻:3333333 點
註冊:2011-06-14
|
据说,斯巴达人的母亲在送儿子上战场时会给他一个盾牌,说:“要么拿着回来,要么躺在上面。”这个意思是说,要么凯旋而归,要么马革裹尸。而一个政治家人生的最后一幕是在街头进行政治演讲,这就像一个战士战死沙场一样是值得尊敬的,安倍晋三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看待一个人的人生,不能从国家、政治、政党等意识形态的差异及好恶去评价,而要从历史角度。因为,不同的意识形态无非是不同的环境的产物,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不能逃脱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历史的局限性。
因此,当完全抛开意识形态的差异去看待一个人时,我们就能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全部结果无非就是教育人类学会如何去爱。古往今来的所有思想的目标都是如此,无论是在佛学、神学、哲学、马克思主义、自然科学、艺术等等一切思想当中,不管这些思想本身是否体现出或意识到这一点。
中国的儒家思想不会教育人去爱,他们用孝替代了爱。孝的对象是有限的,而爱的对象是无限的。孝是把家庭伦理观念扩展到国家,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爱是对人的一切感同身受。这个世界中有的人是粗俗、残疾和贫困,但那正是他们作为人在这个世界的艰难、挣扎和伤痛;爱让人理解这一切都是人的不幸,从而知道要给予这种不幸更多的关怀。
懂得爱的人,在心灵深处对人没有差别心。他们悲天悯人,在慈悲心中竖立起不朽的思想或科学丰碑,为人类在解放自身的漫长历史长河中认识自己提供前进的勇气。正如马克思最喜欢引用的一句黑格尔的话:“即使是一个恶徒的罪恶思想,也要比天堂里的奇迹更伟大和崇高。”很多中国人缺乏这种对人的理解,而用差别心看待一切,这让中国与世界对立,与现代文明渐行渐远。
在中国最衰败的时代,那些心中有爱的人把世界的未来寄托在中国人身上,正如清代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中国人的气质》一书中虽然把中国人劣根性描写的淋漓尽致,但他却指出:“我们还要重复一遍,如果关于适者生存的历史教诲是真实可信的,那么中华民族就必将有一个壮丽的未来。”在爱的目光中,一个不幸的民族必将拥有一个壮丽的未来而被寄予厚望;而一个民族之所以不幸,是被恨遮蔽了双眼。
对他人不幸的感同身受是一种力量,人类只有在这个力量中才有改变世界的勇气。1963年肯尼迪在柏林墙边的演讲时说:“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那么同样,一个人的不幸也是所有人的不幸,因为我们都在同一个世界中。不管恨的理由有多少,一个不懂得爱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正如马克思说的:“在充满正当不满的心灵深处是藏不住最奇异不过的珍珠的。” (转自小童的朋友圈)
|